第703章 可以上路了-《临安不夜侯》
            
            
            
                
    第(2/3)页
    这一子一孙一叫,虽已形销骨立,却仍虎眸贲张的杨政杨直夫,登时泄了杀气。
    扭头看一眼他唯一的儿子和长孙,杨政举起的刀,缓缓地垂了下去。
    潘泓岳怜悯地看着杨政,低声道:“太尉,末将保证,令子与孙,绝不会受到牵连。”
    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一个才干庸碌、性格懦弱的杨福,一个妻妾成群却一无所出的酒色之徒,还有一个智商顶多十一二岁的小傻子……
    太尉一世英名,从一介无名小卒,直到今日俨然一镇王侯般的存在,子嗣却是这般不争气,还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出息?
    听了潘泓岳这番话,杨政闭上眼睛,仰天长叹了一声。
    刀,呛然落地。
    彼此相交相知数十载,他相信潘泓岳的承诺。
    事已至此,他还能如何选择?
    杨政一生杀戮之重,致有“虎将”之称,此虎谓之西方白虎,主杀伐之神兽。
    可是,哪怕儿孙再不争气,在迟暮之年的他眼中,也是超越了其他一切的,必须庇护的存在。
    ……
    杨沅安排好了定军山的一切,着令韩金勋暂摄裘皮儿职权,自己则押解着徐夫人,带着裘氏一家回南郑。
    重伤未愈的陈涿光乘着一辆车子,加上裘家家眷的车队,绵延一路。
    陈涿光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南郑,太尉要知道栽赃成功才能动手。
    可是这个动机,他又不能直白地告诉杨沅。
    杨沅就算真是太尉的族弟,这才刚刚认下的亲戚,对方又是钦差,他也不敢轻易信任,以如此秘密相告啊。
    可如此一来,杨沅觉得他伤重,须静养,不宜奔波,他就没理由拒绝杨沅的好意了。
    也罢,就这么回去最多也就慢了两天,来得及。
    陈涿光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他们可以慢慢而行,杨沅却不想伴着大队缓缓而行。
    定军山发生的这些事,他需要尽快见到杨政商量。
    杨沅觉得,有定军山之事的发生,再加上陈涿光发现的书信,他应该有把握说服杨政,放弃交兵于吴家的打算。
    此事已经被他知道,杨政便也无法再对彼此勾连密谋的时寒等人进行报复打击,但双方的关系却必然因此恶化。
    这种情况下,只要他晓以利害,杨太尉审时度势,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老太尉不就是想为子孙谋划吗?
    他做为小叔爷,替杨政承担起照料这些晚辈的责任也就是了。
    杨沅并没有怀疑杨政伪造族谱,所以他现在是真的相信自己和杨政是同一个祖宗。
    只不过,就算他相信,也不会因此受到裹挟。
    但,他很喜欢杨寿这个年轻人。
    而且,成为杨政的族弟,至少可以部分接收杨政的政治遗产,有益无害。
    ~~
    杨沅把押解裘家人、照顾陈涿光的任务交给了杨寿。
    他看出来了,这孩子智商不够,但有一个好处,你让他做什么,他会很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此次往定军山来,他只有三十六名侍卫,陈涿光带了一都人马,由杨寿统领。
    杨寿这边一百多人呢,让他们押解车队正合适。
    杨沅安排妥当,便带着自己的人,轻骑快马,先行赶往南郑城。
    ……
    南郑城,太尉府里。
    时寒、周无翼、刘入溪三位将军,本来是到太尉府探望杨政的,结果被发动兵变的潘泓岳给一勺烩了。
    但,潘泓岳打出的旗号是“诛杀杨贼,不反大宋”,因此,三人只是遭到了软禁,并无性命之忧。
    隔壁房间,关押着杨福、杨禄父子。
    战斗只发生在太尉府内,事发之后,潘泓岳又假传帅令,接管了南郑城防。
    因此,南郑城中一派宁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