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终的结果,便是国内各大城市的粮仓满到需要新建,猪肉、牛奶的价格一降再降,变成了寻常百姓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菜肴。 吃饱这个问题,被彻底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 南海,某训练海域。 水天一线之间,蔚蓝的海面上波涛起伏。 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进行编队演习。 舰队最中央,是一艘舷号为19的巨型航空母舰。 它巨大的平直甲板上,没有任何翘起的滑跃甲板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四条清晰铭刻着精密纹路的金属轨道。 一架外形科幻、充满棱角的黑色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歼-35,正在被电磁牵引车拖曳到一号弹射位上。 地勤人员熟练地将弹射器与战机的前起落架连接。 一名年轻的上尉飞行员坐在玻璃座舱内,看着眼前HUD面板上跳动的数据,通过头盔里的无线电向指挥塔报告。 “海鲨01,准备就绪,请求弹射。” “准许弹射!” 下一秒,一股澎湃持续而稳定的力量作用在机身上。 上尉被死死地按在座椅上,他看着窗外的甲板线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向后掠去。 仅仅两秒半之后,十五吨重的战斗机就被毫无顿挫地加速到起飞速度,干净利落地冲出甲板,化作一道黑色的闪电刺向天空。 与航母并驾齐驱的,是两艘舷号分别为101和102的万吨级大型驱逐舰。 它们是055改级驱逐舰,简洁的一体化桅杆,布满全舰的相控阵雷达,还有那垂直发射单元里静静待命的东风-61反舰弹道导弹,都无声地宣告着这支舰队拥有的是怎样一种毁天灭地的区域拒止能力。 在水下,最先进的长征-III型静音攻击核潜艇,已经和全舰队的作战数据实现了实时互联。 它不再是孤独的猎手,而是整个舰队延伸到水下的眼睛和利爪。 指挥舰桥内,一位头发已经花白,肩膀上扛着将星的老人正举着望远镜,注视着那架完美升空的歼-35。 他身后的年轻参谋们,正在战术信息屏幕前忙碌着,处理着从舰队各个单元汇集而来的海量数据。 这位舰队司令员,正是已经退休的海军司令的萧光。 看着眼前这支梦幻般的舰队,萧光缓缓放下了望远镜。 马六甲的硝烟仿佛就在昨天,但曾几何时那支面对第七舰队时还需要靠奇谋和不对称战术取胜的海军,如今,却已经堂堂正正地成为了这片大洋上最强大的力量。 …… 351厂,核心指挥中心。 整个房间里,只有一个穿着灰色工装的男人。 余宏。 他的容貌似乎没有被岁月留下太多痕迹,但眼神中的平静,已经深邃如同宇宙。 他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全息地球仪前。 此刻的地球仪上,代表鹰酱国的区域颜色黯淡,各种经济数据、失业率、社会矛盾指数,正以红色的警告信息不断闪烁。 他们赢了冷战,却在一个崛起的东方工业巨兽面前,被打得节节败退,陷入了产业空心化和内部撕裂的漫长痛苦之中。 而地球仪的另一侧,曾经庞大的毛熊帝国,则正在由内而外地崩裂。 全息地图旁边的数据流显示,它的卢布汇率正在以小时为单位垂直下跌,其内部重工业体系已经濒临全面停摆。 旧的世界秩序,马上就要在雪崩中化为历史的尘埃。 一个新的战略真空期,即将出现。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石总长如今也已经退居二线,担任国防战略委员会的首席顾问,但他每天依旧习惯性地来到这里。 “最新情报,毛熊那边可能撑不过今年冬天了。” 石总长走到余宏身边,看着那片龟裂的大地,声音中带着感慨。 “一个帝国的尸体是巨大的宝藏,也是巨大的麻烦,北方的那些加盟国,手底下还捏着数不清的核弹头和技术资料,一旦局面失控……” 他说着,停顿下来,望向余宏。 这个问题,中枢已经讨论了无数遍,却没有一个最终的方案。 是任由其混乱,还是出手干预?每一步,都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余宏没有回头。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毛熊广阔的领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 “系统性的崩溃是无法挽回的,我们要做的是,在旧的大厦倾塌时,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我们需要的所有核心结构部件。至于麻烦……” 余宏伸出手,在全息地球仪上缓缓划过。 他的指尖拉出一条条蓝色的线条,这些线条精准地连接起北方的一个个区域、一个个军工联合体、一个个技术研究院,并将它们与兔子国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串联起来。 一张精密、庞大、远超所有人想象的计划网,瞬间呈现在石总长的面前。 石总长看着那张网,瞳孔骤然收缩。 他从那张网上,看到了瓜分技术的路线图,看到了输送资源的经济动脉,更看到了未来百年新秩序的地缘战略骨架。 他明白了。 在全世界都还为毛熊的即将解体或喜或忧时,余宏已经为这头巨兽的尸体,设计好了一套最高效的肢解与吸收方案。 战争的威胁已经过去。 下一个时代,是工业与资本的角逐。 余-宏看着那片正在土崩瓦解的红色帝国,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极其轻微的波动,那不是兴奋,也不是怜悯,而是一种看到新方程式摆在面前时,解题者下意识的专注。 旧的问题解完了。 新的问题,出现了。 这对于余宏而言,便是存在的全部意义。 他转过头,看向石总长,语气平淡,一如三十年前那个初来乍到351厂时,见到赵厂长的样子: “通知他们,准备动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