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米、油、盐等利润极大,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对外出售。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一袋大米,远比什么名人字画更重要。 吃了大米可以活命,守着古董,会直接饿死。 典当行、车夫、苦力等,为了一份活计,恨不得拼出老命。 最终也不过是大米一碗,寥寥填饱肚子。 路上乞讨者众多,男女老少都有,一副令人感慨之场面。 “设一些免费的粥铺,以岚清的身份,对外免费提供米粥。每日供应3小时,去安排吧。” 王姝绮手下的商业帝国也在逐步成型,已经在中原、京沪、滇南地区站稳脚步。 背靠第一战区几个省的资源,就算普普通通的商人也能成为巨擘,何况是王小姐这类聪明人。 此时张岚清却没太多的精力, 要迎接新的问题,有关战区肃整,军队整编的问题。 大量的美械武器涌入国内,山城那家伙也有心整编手上的部队,听话的给个甜枣,不听话的给个大逼斗。 第一战区是重点战区,张岚清手上的三十多万军队,亦是摇摆不定的一张牌。 他与山城的关系,总是保留在若即若离的状态,俨然成了地方一大派系。 胡寿山仅仅占了一部分,原第一战区的几个集团军,基本全在张岚清麾下了。 要整编,该怎么整? 留多少人,给多少番号? 地方的政务人员,也需要安排得力人手。 想要在中原地区插手,得问问张岚清的态度,需要得到他的首肯,否则政令难行。 初步计划是三个兵团,共7个军,20个师的番号。 保持主要兵力不动的前提下,对无关紧要的番号进行裁撤整编。 这一点没什么问题,符合张岚清精兵简政的想法。 部队臃肿,需要调理跟裁减。 增加火炮、汽车、飞机,一门大炮可以顶一个营,要太多步兵干什么? 第一战区下有4、14、15、16、19、28、29、31、36、39等几个集团军,既有胡寿山的部队,也有汤副的部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