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宴席(1)-《他的小徒弟腰软妩媚》
            
            
            
                
    第(2/3)页
    此话一出,又是一阵笑声。盛宴铃便发现了,其实……京都说是规矩严,但无论是夫人们还是姑娘们,私底下都极为“肆意”。她们说起男人来,也是无所顾忌的。
    比如,黄姑娘又说起了京中少年郎们堪配夫婿的名次。首先便排除了宋青云,道:“最初他能堪配榜首,如今……啧啧,谁要啊?”
    然后说起于行止,拉着盛宴铃的手道:“盛家姐姐,你也倒霉。”
    最后说起周家的周皓,宁国公家的宁三少爷和四少爷,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下来,又开始偷偷摸摸做贼一般道:“其实今日不说起随兰时,我已经忘记他了。但说起来……当年他在京都的时候,无人能比吧?”
    五姑娘颔首,“是,我曾经见过他一次,他跟我家的儿郎们都不同。”
    盛宴铃好奇,“如何不同?”
    五姑娘便对她道,“你没瞧见过他,可能不理解我的话,你若是见了他,便能知晓鲜衣怒马是什么意思。”
    其实随明庭骑马从长街而过的时候,她们还小呢,但是说起他的相貌,他的举止,他的本事,皆是知晓一些的。
    “是东宫伴读,陛下亲自赐字,风光无限。”
    “五岁进宫伴读太子,十三四岁游走国子监,十五六岁跟着随伯英开始结交大臣……当年可谓是春风得意。”
    “他长得极好,郁郁青青,身姿颀长,有一回大雪纷飞之天,穿着一件鹤氅来我家赴宴,端着酒杯谈笑风生,多少姑娘被迷了眼。”
    “还有男人自荐枕席呢!他都不要,他没成亲,也没有妾室。我听人说,有和尚给他算命,说他二十五岁之前有大劫,万不可定亲,不可亲近女色……”
    一个被遗忘的人,不说起来还好,说起来,就谁都忍不住来说几句。人人都记得他几件小事,小事各不相同,但最后皆都唏嘘一句,“真是可惜了,有那么一个爹……二十一岁就去世了,还没活到二十五呢。”
    盛宴铃就也唏嘘了一句:“听你们一说,我也能想得出他当时是如何的风光。鲜衣怒马少年郎,不外如是。我还没见过如此的儿郎呢。”
    她家先生病恹恹的,眼里没有什么光,常年坐在那个小院子里面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实在不能算是鲜衣怒马。
    到了京都,表兄们也不是这般的人,一个个闷沉沉的,三表兄倒是笑得好看,可是也看着十分稳重,不是打马游街之人。
    黄姑娘:“京都后来也有人模仿他的言行举止,可从来都是画皮难画骨,要说我,随兰时的一身风骨实在是正,听闻当年科举之案,他为了揭露真相差点死了……”
    正要继续说,就见镇国公府的十四姑娘带着两个小丫鬟过来了,笑着道:“我说,你们躲在这里说悄悄话,也不去跟姐妹们行酒令——曦曦姐姐,你是最懂诗书的,怎么也不去?都叫我来请你们呢。”
    黄姑娘听见她说话就有些不高兴,“十四娘,你说话真是不好听,来叫我们就该说我们都厉害,怎么单独还夸一夸曦曦姐姐,万一我们小心眼记仇,你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