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叹息一声,只能是迎着她期待的目光硬着头皮夸起来,“我见他的时候,年岁还小,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有一年他跟太子去秋山书院讲学,他做了一句诗,得了先生的夸奖。” 这是真的。宁三少爷的记忆里有这么一件事情。 盛宴铃竖起耳朵,“是什么诗?还记得吗?” 宁朔:“记得。” 盛宴铃,“三表兄,你说说吧!” 宁朔只好背诗。 “秋山幽里落花春,一捧山光两袖尘。” 盛宴铃闻言,细细品味,立马拍手称赞,“写得真好。” 五姑娘和黄姑娘对视一眼,都觉得这诗句一般,算不上绝好,但宴铃都好说好了——在座之人里,她的诗句是最好的,于是便也跟着夸,“是啊,是啊,简直绝了!” 不管好不好,先跟着夸吧,反正她不会夸错的。 宁晨有些迟疑,但见黄姑娘使劲夸,他也不免要夸一句,“唔……很绝。” 宁朔:“……” 他好笑道:“是,很绝。” 正在此时,宁国公跟二少爷宁朝也来了。两人落座,气氛就严肃了些。宁晨刚刚已经破功的阎王脸又情不自禁的恢复了冷气,看得栗氏气急败坏,“你们爷俩怎么来了?” 宁晨:“刚去祖母那里回来,本是要寻母亲说话的,听闻大家都在这里,便来凑凑热闹。” 二少夫人想起身给他和宁国公盛了一碗饭,栗氏不让,拉着她坐下,阴阳怪气的道:“哦?热闹?你们来了之后,确实热闹很多。” 宁晨:“……” 他无奈的道:“母亲,那就让三弟继续说吧——你们在说什么?” 盛宴铃就有些忐忑。她敢缠着三表兄说先生,是因着三表兄对她好,什么都依着她,两人在一块说过多次话,大概知道他的脾性,知道他会妥协,这才敢问。 且无论是姨母和还是二嫂嫂,五姐姐,黄姑娘,都是宠爱她的。即便是宁晨,因他刚刚红了脸,破了功,她也不怕,可她怕宁国公跟宁朝。 她很少与他们见面,更别说在一块说先生的过去了。 他怕他们发现自己的别有用心,也怕他们不准在家里说“随家人”。 她就朝着三表兄摇了摇头,宁朔瞧见了,顿了顿,还是道:“在说随明庭。” 盛宴铃低下了头,害怕得捏紧了衣角。 谁知宁国公淡淡哦了一句,道:“随明庭啊,可惜了。怎么说到他了?” 五姑娘:“我们在说京都谁的才行最好,提到了随明庭。” 宁国公也没有怀疑,点点头,“是,他的才行不错。就是他爹随伯英,也是个少年英才。” 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也可惜了。” 盛宴铃本如鹌鹑般不敢说话,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姨父,我听闻随明庭十五岁就跟着太子殿下出入朝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