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礼都是一脸笑意,“这也没什么不好,正好不用跟你们喝了。” 众人都笑起来,吴礼还看见了杜怒江。 他赶紧过去,“杜兄,好久没见。” 杜怒江:“我是提前来的,没想到还能碰见你。” 吴礼:“今年就要成婚,又是加恩科,我自然要回来的。” 杜怒江:“你今年也想下场?” 吴礼摇头,“我就不下场了,虽是游学,但家里也有侯爵之位,封荫就好。” 杜怒江十分羡慕,“这就是簪缨之家的好处了,真是让人艳羡。” 吴礼:“我家是几百年的家底,这才一代传一代,我只不过是受祖宗恩惠罢了。我倒是羡慕杜兄这般的,以后就是别人的簪缨祖宗了。” 杜怒江笑得厉害,“阿礼,承你吉言了,这次我来京都,就没想过回去。” 一群人正在说话,就见好几个操着北边口音的学子进来了。 杜怒江脸色一淡,笑着道:“只不知道主考官是谁,若是北边的胡阁老……我就算明年不回去也没用。” 言下之意,已经有些怨怼。 吴礼连忙道:“哪里就有那些事情,杜兄,你这张嘴巴还要紧一些才是,这可是京都,处处都有耳朵。” 杜怒江叹息,“哎,陛下想要提携北边的人,我们只能拼命来争了。” 另一边,北边的人也看见了南边的学生们。他们面露凝重,其中一个道:“穿红色衣裳的那个叫杜怒江,曾经写过一篇策问,玉先生推荐咱们读过。” 另外一个人道:“我刚从那边过,好似瞧见他斜着眼睛看人。” “不用管他,读书人,靠的笔杆子,不是眼睛。” “哈哈哈,他们如此心胸,怕是要成为斗鸡眼了。” 众人都开始笑。其中一个人声音大了些,道:“斗鸡眼——那可不好治。” 杜怒江听得眼睛一邪,大概懂了意思,他身边的人脾气大,摔了筷子,“你们什么意思!” 北边的用方言回了一句:“你个瓜皮,丧眼得很。” 杜怒江皱眉,“他们什么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