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清彦倒是觉得不错:“在城中买了房子,清彦和宜修便能每日回家住了。我们做生意也方便。” 沈清彦也看出来了,柳月来城中做生意似乎不止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似是在为了应对什么而一直积蓄着力量。 知道柳月不愿意说出来,他也没问,只是顺从着柳月的安排。 相处了一个多月,他早已明白柳月是真心在护着他们的。 柳月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止,我还希望铃安也去读书。” 平陆城的女学和府学在一条街上,上下学时间也差不多,铃安之后可以跟沈景城一道去上学、 沈铃安一听要上学顿时苦着一张脸:“可不可以不去啊?” 每天被大哥盯着学字和学乘法就已经够累了, 怎么现在还要去上学啊。 沈清彦也有这个想法,他对调皮捣蛋的铃安颇为头疼,一直盘算着送她去女学学点规矩,之前因为铃安年纪尚小加上家中生活不富裕才暂时搁置了计划。本打算冬日多接点抄书的活计给铃安攒点学费的。 没想到柳月会率先提及这件事。 柳月是觉得铃安还小,虽然古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一说,但柳月还是觉得让七岁的铃安每天跟她们混在街上卖货不妥。 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样子,读书就是孩子最好的归宿! 两人都默契的无视了沈铃安的哀嚎,决意买好房子,搬完家就送她去上学。 看房的过程很顺利,牙商在为他们挑了个离府学、医馆都很近的桃李巷,带他们看的院子在巷子中后方,既不算太吵闹也不算太冷僻,是个两进的小院子,有一排下人住的倒座房,东西各两间厢房,中间是堂屋加主房,院子也不小,还挖了小池子养着鱼,巷子里许多人家的孩子都在府学、私塾读书,巷子的学习氛围很浓郁。牙商还说这房子的风水好,原主人的儿子高中进士了,在京城做官,要将双亲接过去享福,才决定卖房。有不少人抢着要买这房子,要下手就得赶紧。。 柳月颇有一种“孟母三迁”的即视感,对这房子的各方各面都算满意,就是价格太贵了。 “一千三百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