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男人将信将疑,报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 “没错!您就是拿破仑失落的后代!”算命先生一脸的兴奋。 “我是拿破仑的子孙?!”男人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是的,您体内流淌着皇族的血液,您继承着拿破仑的勇气和智慧,而且您不觉得,您与拿破仑有几分相像吗?” 男人仔细一想,感觉自己与拿破仑是有几分相像:“可是,为什么我的命运如此不济?我做生意破产了,找不到足以糊口的工作,甚至连妻子都离我而去了。” “这是上帝的考验!他要你经历这些挫折与痛苦,否则您就不能成功。不过,考验已经结束,好运即将到来,数年以后,您将成为全法国最成功的人,因为您具有皇族的血统!” 回家路上,一种曼妙的感觉在男人心中涌动:“我不能给波拿巴家族丢脸,我要像祖辈一样出色!” 数年以后,年近五十的“拿破仑子孙”赚得亿万身家,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位法国人究竟是不是拿破仑的子孙呢?这根本无从考证,而且显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赶走了心中的消极情绪,他不再颓废,所以他成功了。 把抱怨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错待了自己,所以对生活怀有很大的怨气。这些怨气发泄出来的时候,又会牵连到我们身边的人,随之而来的争吵,破坏了我们生活的和谐。 有句话说得好,“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指责,总觉得别人都比你过得好,总觉得生活错待了自己。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直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头顶那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 有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因为特殊原因失去了父母,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上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个30多岁就成了成功商人;而另一个在国内某所学校任教,待遇不错,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2010年,那位在欧洲经商的孩子回国了,邀请亲友邻居一起吃饭,也包括在国内任教的那个孩子。他们一起去吃晚饭。晚餐在寒暄中开场了,大家谈论着这些年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趣闻逸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他怀着一腔报国的热忱回国,又是如何不受重视,等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了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经商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教师直视着他的发小——那个经商的孩子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经商的孩子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旋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经商的孩子很清楚地说明,他们二人都曾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 事实上,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会对于当时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会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而其所作所为便得出了结果。 只有争取到的富贵,没有抱怨来的地位 生活中,很多人常为了自己的贫穷而抱怨,抱怨没有漂亮的衣服,抱怨没有气派的房子……其实物质上的贫穷是次要的,真正的贫穷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心灵,心灵上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当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时,贫穷就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承认我家确实穷,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不会像父母那样生活,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缠绕在我心头。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10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几个美元。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六个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境况,决不接受贫穷。一切都在变,只有他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心没有变。他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重视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对待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溜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笛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笛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还不足8年。12年之后,他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后来,威尔逊又竞选副总统,终于如愿以偿。 威尔逊生于贫困,然而他又是富有的。他唯一的、最大的财富就是他那颗不甘贫穷的心,是这颗心把他推上了议员和副总统的显赫位置。在这颗不竭心灵的照耀下,他一步步地登上了成功之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