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忌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使他人和自己两败俱伤-《自愈力》


    第(3/3)页

    有一个农民,他的邻居因为家里有一头牛而比他富裕。有一次,这位农民救了一条神鱼,神鱼答应满足这个农民的任何一个心愿。这位农民指着邻居的楼房说:“他比我富裕,就是因为他家有一头牛。”神鱼以为自己明白了农民的意思,就说:“这好办,我给你10头牛。”哪知农民咬牙切齿地说:“不,我不要你的牛,我要你把他家的那头牛杀死。”

    这是很典型也是极不正确的应对忌妒的方式——不是通过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好来缓解忌妒,而是通过打压别人来寻求心理的平衡。如果说,忌妒这种情感与道德关系不大,那这种行为就与道德大大地相关了。这样的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小人了。

    其实,见不得别人好是人类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我们要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忌恨的“源泉”。我们应该尝试着放下累赘的包袱,带着祝福的心,欣赏别人的风景,憧憬自己的梦。

    如果能够懂得欣赏别人而不是嫉妒别人,那么在把欣赏和祝福给予别人的同时,我们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以人为镜,看到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

    学会欣赏别人,我们就不会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而会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在欣赏中思考自己,寻找自己,正视自己,修正自己。善于理智欣赏别人的人,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布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

    林先生与丁先生从小到大,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几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先后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由于丁先生较早进入这家公司并且工作出色,因此在林先生刚入职的时候,丁先生经常带他,跟他讲解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慢慢地,林先生熟悉了公司的业务,半年以后,他的业绩竟然超过了丁先生。

    作为公司的骨干人员,丁先生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埋在心底的那颗酸葡萄发作了。因此,两人工作之余的话语变得越来越少。

    林先生看出了老朋友的心病,于是决定帮他放下内心的包袱,所以时不时地就约他出来钓鱼。其间,林先生试探性地跟丁先生谈到工作上的事情,并且从自己的角度,给他提了几点建议。丁先生心里自然十分清楚,老朋友是真心想缓和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很快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

    在年终考核的时候,林先生的业绩遥遥领先,同事都对他心服口服。这个时候,部门经理的职位空缺,很多人都盯着这个岗位。最终,林先生通过竞争上岗得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

    现在两个人都互相帮助,共同享受着并肩作战的成就与快乐。

    丁先生理性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自己的忌妒心理,才让自己的友谊与事业都得到了发展。

    会欣赏别人的人是心胸宽广的,即使心里也曾泛过酸,但终究可以压制住。极度的忌妒者,他们受不了别人的成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仇恨,他们忌妒别人的才能,忌妒别人的名誉,忌妒别人的地位,忌妒别人的财富,由忌生恨,从而使自己一直困在负面情绪之中。

    这样活着,累不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何必非要纠结于一时之长短呢?心里泛了酸,就努力去超越,脚踏实地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比什么都强。

    一次,一位成功学讲师在做了一番精彩演讲之后,有位男士从听众席上站了起来。他说:“我很敬佩你,而作为男人,我也很忌妒你,将来,我一定要努力超过你。”这位男士的话音刚落,听众席上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且持续的时间竟然超过了对演讲者的喝彩。

    这是对人性的赞美和鼓励——既然人人都会忌妒,那我们就需要把它当成一种存在来尊重;表达一种不太光彩的情感,这种勇敢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人性还有着另外一种品质,那就是永不服输的雄心壮志。后者的光辉,足以照亮前者的阴暗。

    能够欣赏别人,就是战胜了自己。当你察觉自己的心中出现了忌妒情绪,不妨对自己说:“我比不过你,我欣赏你还不可以吗?但我将来一定要努力超越你。”你如果能够一直这样对自己说,并且一直这样做,你会越发勇敢而强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