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农庄模式在推广-《我要做明世祖》
            
            
            
                
    第(1/3)页
    “此外,大宁诸卫废而重立,也不应当只遵循旧制,考虑到边关物资短缺现象严重,孤有意在那边设置农庄,遣人同耕同种,以节省消耗。”
    这个事情不难通过。
    朱见济今年开春就已经在直隶推广农庄了——
    虽然以朝廷政令去征收了周边农村的土地建立集体公社,引起了一些人不满,但强权和利诱之下,还是顺利的施行了。
    皇庄建设的成果,在德云社和周边亲历者的宣传下,得到了直隶百姓的肯定。
    他们很真诚的表示自己也想过上“每天两鸡蛋”的幸福日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手里的田地被整合之后,是归公还是归私。
    对此,朱见济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是以市价偏高点的价钱赎买农民手里的土地,一个是允许农民将土地兑换成股份加入农庄,农庄可以按照比例给他们分发收益,但会缩减掉他们加入农庄后的相应待遇。
    前者可以直接获得收益,后者不会失去自家的地。
    不过善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老百姓们合计了一下,不少都选了第一种方法。
    因为他们觉得农庄合力耕种,虽然可以尽人事,但终究还要靠老天爷赏饭吃。
    如果遇到天灾了呢?
    如果农庄负责人心黑一点,搞贪污盘剥呢?
    还是沉甸甸的铜板跟银子最可靠!
    男人在农庄里干活吃大锅饭,女的可以送去织布厂做工,挣两份钱!
    于是在直隶各地,有不少村子被整合起来,展开了农业集体化活动,其间又有新的水泥路修起来,把破碎的聚集地连接成一大块。
    有些地方乡绅其实是不高兴的,对此并不配合。
    可惜主持者是皇太子。
    朱见济可以对普通人和颜悦色,可面对地方上窃夺朝廷权力的蛀虫,那就不可能了!
    不配合就不配合,
    直接不理会,苦果总归不是他来吃。
    要搞事的可以让锦衣卫上门跟他谈谈心,毕竟只是乡镇上的小乡绅,出了那一亩三分地,就没有人肯给他卖面子。
    不过有些眼光长远的士大夫注意到了更深层次的一点,上奏疏指责起了太子。
    因为朱见济这样的行为,已经在破坏农村原有的生存环境了。
    农民团结起来自给自足,那地主怎么办?
    每个官员家里,谁没个几百上千亩地?谁来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