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慢慢说起-《鬼道之峦山秘法》


    第(2/3)页

    “‘我们根据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当然也包括一些传说,找到了银柄蟒鞭,看来,这个传说是真的。’穆里将银柄蟒鞭递给我。”

    “这个银柄蟒鞭的故事流传已久,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西征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草原的包尔陶勒盖,今天的伊金霍洛,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恋之际失手将银柄蟒鞭掉在地上,随从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发,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在此地筑下敖包作记号,将马鞭埋下。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逝世后,属下准备将他的灵柩运回故地安葬,但灵车路过鄂尔多斯草原时,车轮突然深陷地里,人架马拉也纹丝不动。这时,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众人大呼,“起辇”轮子便又动了,这个地方就是起辇谷,起辇的意思就是发祥的意思,伊金霍洛是皇陵的意思,于是,就地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也是一个比较有根据的传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只是一个引子。”

    “在我来之前,穆里先生已经举行了一次探险活动,但是下场是可悲的。”

    1992年初,61岁的克拉维兹发起了他的探险计划。

    他组建的探险小组由15人组成,包括芝加哥大学野外博物馆亚洲人类学馆长贝尼特布朗森、芝加哥大学中东历史系教授约翰伍兹博士和蒙古国科学院院士沙格达伦比拉,基本都是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

    尽管雄心勃勃,克拉维兹的这次探险却走得极为艰难。

    蒙古人对成吉思汗非常尊重,当克拉维兹首次把探险计划向蒙古国政府提出来时,蒙古国政府不置可否。为了赢得同意,克拉维兹几乎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到蒙古国生活了6年,想尽办法取悦蒙古国人。为了去除蒙古国百姓对自己是“淘金者”的猜测,他一有机会就与蒙古国学者和官员举行面对面会谈。

    顺利度过第一关后,克拉维兹的考古探险队进入第二阶段:确认蒙古历史上的重要地点和寻找残存的文物。他们将在《蒙古秘史》中出现的200多处地名和道路名称标在地图上,并将该地区发生的所有事件加以整合,以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方法绘制了《成吉思汗历史地理图集》,按图索骥。

    1992年末,探险队将考察范围缩小到三个地点。

    第一个地点,是一座传说中埋葬成吉思汗的山。但爬到半山腰时,探险队的马就再也不往上走了。最后,探险队成员坐上直升飞机登上山顶,但并没有任何值得欣喜的发现。

    第二个地点,被克拉维兹命名为“穆里”,因为这是他自己研究的结果。探险队在这里发现了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但无一是成陵。

    第三个地点,是最为神秘和曲折的一个地点,也是穆里探索发现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令克拉维兹和美国媒体欣喜若狂的一个地点。1992年7月,探险队在途中偶然结识了一位76岁的牧羊人,他说自己接受父命,几十年来一直在看护一堵石墙,而石墙的背后,埋着一位重要人物。牧羊人一族已经在这个地点守护了40代,但为什么守在这里,也不是很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