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说的好像你是修炼者一样-《没人比我更懂分解》
            
            
            
                
    第(1/3)页
    方平在村子里的土路上走着。
    整个村子沉闷的可怕,没有鸡鸣、没有狗叫,也没有往日的人声鼎沸,就像是暴雨来临前的低气压一样,让人窒息。
    下河村(方家村)是个大村,村里大约有三百来户人家,人数最多的时候,村民有近千人。
    方平估摸了一下,村里现在大概只剩不到三百来人了。
    并不是说其他人都饿死了。
    现在灾情只是刚刚开始,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村民虽然家里无粮了,但起码还能去捡草籽、掏鸟蛋、挖树根、啃树皮……还能勉强活下去,估计再过几个月,能吃的东西会越来越少,如果那时朝廷的赈灾粮还发不下来,那才是到了一死一大片的灾难时候。
    村里之所以只剩下不到三百人,是因为村里有点能耐的青壮男子,都背井离乡离开了这里,去其他地方找饭吃去了。
    下河村实在是太穷了,粮食少,如果去了城里,把自己当奴隶卖给大家族,自然会有一口饭吃。
    又或者干脆落草为寇去当山贼了。
    有点能耐的村民,发现在村子里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之后,就逃难走了,继续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又或者是方安、方大赖这种懦夫。
    无论灾情多么严重,死的只是普通百姓。没粮食的也只是普通百姓,世家豪族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不缺粮的。
    方平在村子里走着,看着那一个个面黄肌瘦、在山坡上不断翻找草籽草根的村民,心里充满了惆怅。
    对于旱灾这种事,他以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
    就像是历史书上,对商朝旱灾的描述“连续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无死所,白骨遍野”,又或是汉武帝时的“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又或是北宋明道二年的“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又或是清乾隆五十年的“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他都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阅读,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只觉得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如同当年他读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只觉得曹操这个人做的诗,真特么朗朗上口,大气的很!却根本不在意这句诗背后到底存在了多少的艰辛苦难。
    可如今……
    当他真正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时,才深切的感受到,面对这种天灾时,普通人的不易。
    ……
    方平继续在村里走着,闲逛着。
    走了很久。
    觉得奇怪。
    他竟然没有见到一具尸体。
    难道村里没有饿死的人?
    我靠,真是奇了怪了。
    忽然,在他前面远处,一个瘦削的老人倒在了地上。
    饿死了。
    方平有些悲哀,不知道这老人死的痛苦不痛苦。
    但眼下不是他多愁善感的时候,他现在的能力还无法让他去同情别人,先让自己活下去,这才是当务之急。
    他快步走上前,想要分解这个老人的尸体。
    就在这时,远处的房子里突然窜出一个人,将这老人的尸体背了起来,跑掉了。
    方平一下子懵了。
    卧槽!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跟自己抢‘收尸’工作的?
    “那是村里的屠夫吧?还以为他也离开了村子,没想到还没走呢。”方平知道那人,是村子里有名的杀猪户,人高体大的,还以为他早就逃难走了呢,没想到还待在村子里。
    方平向着屠夫的家走去。
    来到屠夫家不远后,就找了个阴凉的墙壁处坐了下来。
    过了不一会,屠夫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拿着一个枝条编织成的篮筐,估计是去附近的山坡上找草籽草根了。
    等屠夫走远,方平才使用出‘撬锁技巧’,撬开屠夫的院门,进入院子。
    一进院子,迎面而来的是恶臭味,待看到院子里的景象,他差点没吐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