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放假了-《六零再婚夫妻》


    第(1/3)页

    没头没尾的话把杜春分说蒙了。

    几个女人互相看看,难道误会她了。

    可是家属区也没第二个大厨啊。

    杜春分反应过来:“不是我。江凤仪嫂子。她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有空。”

    几人尴尬地恨不得躲公厕里。

    杜春分:“虽然不是我,但是用我家的锅炒的。”

    其中一人忍不住说:“那也不是你。我回头跟她说说吧。”

    往后三天两头来一次,她家粮票可遭不住。

    杜春分想想江凤仪家好像还有不少板栗:“你可以让嫂子煮粥。”

    “板栗还可以煮粥?”从公厕出来的人忍不住问,“那么多毛,不得一点点剥掉才能煮?”

    杜春分总觉得这不是讨论吃食的地方,可几人不走她也不能开口撵人。

    这儿又不是她家。

    杜春分没问她咋连这点也不知道。板栗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像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别说板栗、核桃。蘑菇木耳都不多见。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见过山货。

    杜春分:“板栗外壳剪开,扔到热水里泡一会儿,那层毛皮很好剥。剥开就可以跟大米一起煮。也可以跟鸡或者猪肉一起炖。”

    “炖菜我知道。山上还有吧?”

    杜春分最近没少上山,但是弄松塔捡核桃。因为板栗不能放太久,孩子不能吃太多,不论炒还是炖和煮都麻烦,她打下来吃不完也是浪费。

    杜春分想想江凤仪昨儿跟她说的事:“这得问陈月娥。”

    几人当中有一个没工作,不是懒,也不是会过日子不舍得让孩子去学校。而是小孩子太小,没人帮忙照看。

    早几天天气好,她抱着孩子遛弯看到陈月娥上山。

    那人道:“可能被她弄光了。”

    起先问话的人不死心:“树上也没了?”

    杜春分认识她,但不熟,以前勾杨槐花用的就是她的镰刀和棍:“你们可以上山看看,树上要是有,我帮你们打。不过你们得给我一点。”

    免得这几人以为她免费劳动,随叫随到。

    那人想起勾杨槐花那次,杜春分的手脚特利索,“那过几天雪化了,我们去找你。”

    杜春分点了点头,眼睛看向厕所,充满了渴望。

    几人赶紧闪开。

    杜春分长舒一口气,憋死她了。

    话又说回来,学校食堂烧着炉子很暖和。杜春分担心大肠和棒骨臭了,昨天学校锁门前就把这两样放到院里。

    在外面冻一夜,果然没变味。

    餐厅里有火炉,门一关很暖和,杜春分便在餐厅洗大肠。鱼留后天用。

    班长轻轻推开门,热浪扑面而来,不禁拿掉帽子,“真暖和。”

    杜春分抬眼看到一个陌生人很意外,她以为学校的老师来烤火,“找谁?”

    据说邵营长的爱人特漂亮。

    总部文工团团花也不过如此。

    炊事班班长看到她的长相,问:“您就是杜春分嫂子吧?今儿我休息,来给您打下手。”

    李慕珍几人面面相觑,啥情况啊。

    杜春分挑眉:“遇到不会做的食材?”

    班长脸上的笑容凝固。

    不愧是大厨,这脑袋瓜子,真跟长相成正比。

    “嫂子,我帮你洗。”

    杜春分立即让位。

    班长愣了愣,苦笑,不敢再讨巧卖乖,“部队确实有一样食材。嫂子也知道,陈月娥家的板栗,都在我们那儿堆着。”

    杜春分意外,居然还没吃。

    “打算咋吃?”

    班长实话实说:“以前跟菜或者米搁一块煮。可是把里面的那层毛皮剥掉太麻烦了。”

    杜春分:“用温水泡泡?”

    班长以前就是这么搞的,“那也慢。半天剥不够一个营吃的。”

    杜春分闻言道:“你要是这样说,我也没办法。”

    “您是大厨啊。”班长脱口而出。

    杜春分噎着。

    “我是大厨不是神仙,不可能挥挥手就把毛皮去掉。”

    班长还是不信。

    杜春分头疼,“要不在板栗圆形的那个背上开一道口,然后弄一些干净的石子,石子洗干净放锅里烧烫,把板栗倒进去,就是街上卖的炒板栗。”顿了顿,“你要是嫌弃炒麻烦,直接扔水里煮也行。”

    班长又有了新问题,“那那么多人,我怎么分?”

    杜春分:“打饭的时候每人一把。还能咋分?又不能放菜里面。”

    班长钻进了死胡同,闻言豁然开朗,起身一看到手里的大肠又乖乖蹲下,洗干净了也没急着走,看杜春分做什么吃。

    棒骨剁开煮汤炖萝卜。

    大肠炖酸菜。

    冷冷的冬日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和汤,浑身暖洋洋。

    邵家四个小崽子不爱喝汤,可雪还在下,从学前班到食堂这一段路不过几米就冷的人受不了。

    小孩乖乖的喝几口汤活过来了,就挑猪大肠吃。

    杜春分每天中午都会在餐厅,看到几个孩子碗里只剩酸菜,道:“邵甜儿,邵小美,不想挨揍就把菜吃干净。”

    甜儿趴桌上:“吃饱啦。”

    “晚上不做了?”杜春分问。

    甜儿坐直。

    平平和安安偷偷拿起筷子。

    杜春分看见了,但怕吓着俩孩子权当没看见,盯着小美和甜儿。

    小美苦着小脸:“娘,我的肚子要炸啦。”说着双手捂着肚子。

    杜春分的脸色宛如外面的天气:“那就炸吧。”

    邻座的学生们忍俊不禁。

    小美被笑的不好意思,改双手托着小脸:“娘,我可爱吗?”

    “你很可怜。再不吃晚上不做你的饭。”

    小美看甜儿。

    甜儿不怕:“我们有爹。”

    爹是亲爹,一定会帮她们。

    杜春分打算回里面看看还有多少汤,闻言转向邵甜儿:“咱家的事谁说了算?”

    必须是娘啊。

    亲爹是个妻管严。

    甜儿嘴里嘟囔着,拿起筷子,夹一坨酸菜塞嘴里,赶紧咬一口窝头。

    平平担心她酸倒了,伸出小手扶着她的背,“姐姐,我们一起吃。”

    甜儿嘴里塞满了,无法说话,使劲点点头,还是妹妹好啊。

    杜春分远远地看着,忍不住摇了摇头。

    看看桶里的汤还热着,杜春分把盖盖上,抬头就看到进来好几个人,有男有女。

    杜春分以为学生家常,待人越过门口刺眼的亮光,她才看清,什么学生家长啊。女的二十出头,男的三十到五十岁不等。

    不可能是来检查卫生和饭菜质量的。

    食堂的上级领导是校长和池主任,这么大的事他俩不可能毫不知情,且不告诉她。

    杜春分走到窗前:“请问找谁?”

    “杜大厨吧?”年龄最大的男人问。

    话说的好听,杜春分扬起笑脸:“不敢当。”

    “我们没来晚吧?”男人又往四周看了看,学生们像没发现他们一样,一个个都忙着吃菜喝汤。

    杜春分虽然奇怪几人不去部队食堂来这儿干什么,嘴上还是说:“没有。只是我们食堂就一菜一汤。”

    “要的就是你这一菜一汤。”最为年轻的女人说。

    杜春分觉得今儿的菜她不一定喜欢,“今天的菜不大好。”

    几人勾头往里看。

    天气冷,不论菜盆还是汤都用厚厚的盖子盖着,啥也看不见。

    杜春分:“大肠炖酸菜,骨头萝卜汤。”

    几人很意外,两道菜都是荤的。

    杜春分解释:“骨头是棒骨,没肉,所以汤很清淡。”

    几人二话不说直接掏钱。

    杜春分只能给他们换饭票。

    以前杜春分会可着学校的学生做。

    现在老师爱来,学生家长爱来,哪家生病了没精神做饭也来买,所以每次就多做点。

    到最后实在没人买了,她们刷好碗再吃。

    然而这种好事至今没轮到她们四人。

    李慕珍掀开盖子,几人就看到很多大肠,一碗大肠酸菜里面得有十块大肠。

    几人不禁互相看了看,这么实在啊。

    刘翠华给他们打汤,萝卜块不大,汤很清淡,喝下去竟然有回甘。

    随后再尝尝大肠,有一种臭味,但这个臭不是恶心想吐,而是勾人食欲大开的臭。

    几人顾不上说话,快速吃完,感觉不过半饱。

    犹豫要不要再来一份,听到有人问:“谁还要汤?”接着就看到有学生拿着碗过去,并没有给票。

    其中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小声问旁边的中学生:“汤不要钱?”

    那中学生反问:“第一次来吃吧?只要是清汤,甭管鱼汤骨头汤还是排骨汤,一律不要钱。”

    “够本吗?”男人怀疑。

    中学生道:“水又不要钱买,怎么不够本?杜大厨说,安东的棒骨便宜,多加两瓢水,多加一块棒骨,没多多少钱。”

    男人看了看同事们。

    几人一起去打汤。

    打汤打菜不是杜春分的活儿,杜春分也没有因为来了几个陌生人就另眼相待地招呼。

    还是刘翠华给几人打的,不过只打了八分满。一来怕热汤烫着他们,二来天冷,吃得慢喝到最后就凉了。

    怕几人误会食堂吝啬,刘翠华特意解释一下。

    几人笑呵呵表示她考虑的周到。不过也没打第二次,吃完也没同杜春分打招呼,直接走人。

    杜春分看着几人的背影,不禁嘀咕:“真是来吃饭的。”

    几人来的晚,等他们吃好,吃着玩着的邵甜儿也吃饱出去了。所以几人一走,餐厅里只剩杜春分几人。

    周秀芹直言:“不是来吃饭还能来干啥?”

    李慕珍经常会问余团长部队情况,她懂得多一点:“是不是来检查卫生的?”

    刘翠华摇头:“我给他们打汤的时候,他们也没乱看。”

    杜春分:“那就不管他们。看样子吃的满意,不可能给咱们穿小鞋。收拾好早点回去,明天早点来,和面蒸窝头。”

    学生们吃的厉害,每两天就得蒸一次。

    李慕珍想省事,提议:“明天多蒸点。”

    杜春分想也没想就拒绝:“不行!”

    周秀芹奇怪:“没面了?我看还有不少啊。”

    杜春分:“按饭店的规矩每天都得蒸。咱们这儿是食堂,学生年龄小不挑,可咱们也不能因为孩子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就这么对付。”

    李慕珍张了张口,想说她家孩子不在乎。

    每到年底她会蒸一袋窝头,足够吃到正月初十。

    可她家孩子好打发,不等于师长政委家的孩子好糊弄。

    李慕珍:“你说得对。我以前没上过班,不知道饭店的规矩,当我没说。”

    她这样说了,杜春分也不能揪着不放:“我去副食厂看看有没有便宜的菜。”

    刘翠华指着墙角的鱼,“这么多还不够?”

    杜春分:“不能天天酸菜鱼片。”

    几人很想问,不这么做还能咋做。

    听杜春分的话的意思多半她也不知道。几人就把话咽回去。

    杜春分转一圈,几乎看不到绿叶菜。发现还有不少豆芽和几张油豆皮,就全弄回食堂。

    翌日清晨,杜春分又去买一板豆腐。

    中午便用鱼汤煮鱼片、豆芽以及油豆皮。油豆皮切成一厘米宽十厘米长,方便小孩子吃。

    豆腐切成小块,也用鱼汤煮。

    学生们打了饭开吃,昨天来的几个陌生人再次光临。

    最为年长的男人本以为豆腐汤乳白色是豆腐之顾,喝下去才意识到跟鱼片里的汤一个味儿。

    男人续汤的时候就问刘翠华,“这豆腐也用鱼汤煮,你们能裹住本吗?”

    刘翠华:“能啊。昨天跟今天的菜都没用油。明天我们就买萝卜,用猪油渣炒萝卜。猪油渣炒萝卜跟鱼片汤一个价,一个用料贵一个用料便宜,平均一下就差不多了。”

    男人问:“那要是今天没来,明天来了,不就亏了。”

    刘翠华笑道:“除非就吃这一次。下次来肯定又是这个。每次都赶上炒萝卜,也不能怪我们。”

    “那怪他运气不好?”男人笑着问。

    刘翠华点头,看到有中学生来加汤,“你可以问问他。”

    男人转向那个学生。

    中学生道:“我妈说猪肉贵,猪油渣也不便宜,用油渣炒萝卜丝,没比这样鱼片汤便宜多少。再说,明天给我们吃萝卜丝,后天杜大厨肯定给我们做鱼丸。”

    杜春分走过来:“那得看副食厂去不去海鲜市场。”

    中学生笑道:“没鱼丸你也会给我们做好吃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