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出使兆国(见兆王篇)-《穿越之权御天下》


    第(2/3)页

    兆国大臣孟卿听到后,便上前对秦誉说:“公子誉,大王是这兆国的国君,而大王拥有千乘之国,可以制造千石之钟及支架;普天之下的仁人义士,都很敬慕地来为大王服务;善辩多智之士,都来替大王出谋划策;东西南北的小国没有不来朝见臣服的;想得到的物品应有尽有,老百姓也没有不亲近服从的。那些普通的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则居住在乡野穷僻的地方,从事看守大门一类低贱的行业,所以,士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秦誉反驳道:“不是这样的!原因有三:其一:我听说上古大禹时代,有上万个诸侯国。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这些诸侯厚施恩德,从而得到了贤士的全力支持。也是这个原因,使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能够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诸侯尚且有三千之多,可时至今日,能够南面称寡的诸侯只剩下二十四个。从这一点上看,难道不是诸侯的贵士与否造成的差异吗?如若听任诸侯的侵战兼并下去,你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一般士人,又怎么能够办到呢?”

    兆国大殿上的君臣听了秦誉的话之后都没有人发表意见,于是秦誉接着说道:“其二:《易传》中讲:‘居于高位的人如果没有实际能力,只是喜好虚名,就肯定会骄奢淫逸。傲慢娇奢,祸患就会到来。’所以说:‘居功自傲的人不能成名,眼高手低的人不能成事。’这都是指企图侥幸成名、华而不实的人。所以人们又说:‘无形的事物,是有形的根本;而没有头绪更是事物的源泉。’能够溯其本源,开其通途,就是至圣贤达的追求,怎么会有不如意的结果呢?”

    大殿上,兆国君臣听了秦誉的讲解,在心中无不暗自佩服的。

    而此时,兆王若有所思,秦誉看到了兆王这个神情,他嘴角边扬起了一丝微微地笑意,因为他知道,此刻兆王很赞同刚才自己说的那一番话。

    于是秦誉继续说道:“其三:《老子》有这样的话:‘尽管尊贵,但一定要以低贱作为根基。尽管高尚,但一定要以低下作为基础。所以诸侯、国王都自称孤、寡、不谷,这是以低贱作为根基。凡称孤、寡,都是人们因贫穷低贱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标志;可是诸侯、国君却用他们自称,难道不正是以自身屈居人下,来尊崇贤士吗?”

    大殿中,兆国臣子们,你看我,我看着你,皆哑口无言。

    兆王此刻露出了微微的笑意,赞叹道:“本王受教了!”

    此时兆国的大臣们心里都各自佩服,不仅佩服公子秦誉的才华,兆王性子一向高傲,而且从来没有人能使兆王折服的。

    接下来兆王问秦誉:“上次北朝君王亲自来兆国向寡人借兵,寡人因朝中兵力不胜,故婉拒了他,北朝王此刻怨恨寡人吗?”

    秦誉回答说:“他不怨恨,谁还能怨恨大王呢?外臣为大王担忧啊!”

    兆王不解的问道:“担忧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