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集团架构形成-《重生之逆袭芳华》


    第(1/3)页

    一行人第二天匆匆忙忙地从景江市返回安州,路经阳江的时候也没有停留,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过家门而不入。

    到了茂盛大厦的办公室后,又找来姚柏林、聂小容、戴伟等人碰下头,商议一下近期的一些工作。

    孙希宁让秘书把准备好的一些资料发放下去,几个人快速地浏览着,这些材料里的内容涵盖各个子公司的近期状况、当前任务,比如外卖平台前一阶段与携手网等后起之秀展开“白刃战”,杀敌一千的时候,难免会自损八百,现在急需继续攻城略地,并且储备“弹药”。

    所谓储备“弹药”,就是要继续融资,以资本的力量对抗资本,等到这番发展结束,基本上外卖市场会形成两三个巨头,占据全国的绝大部分市场,就会进入相对平稳,盈利丰厚的阶段。

    但就是在这个艰难险阻的阶段当中,极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更多的人则倒在了胜利的黎明时刻。

    就像登山一样,最美的风景往往在山顶,而要想登上山顶,就要克服诸多的困难,不仅要有坚定的意志,还要有足够的能力。

    戴伟已经在做着下一轮融资的计划,之前阿狸出售的股权已经被集团回收,现如今的估值已经又翻了几倍,对于阿狸来说,这点损失却也不算什么,但对于大明集团来说,回购的这一点股份,又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尽量要避免一些外来资本,”马光明看了看资料里写着接洽过的、正在接洽的、准备接洽的一些风投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外国的一些公司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也愿意给出高于国内公司的价钱。”戴伟有些不解。

    在商言商,谁给的价码高,自然就首先考虑谁,这是任何一个商人基本的判断。

    马光明轻笑一声:“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不想外国佬赚我们的钱。”

    尽管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滴着肮脏的血,但马光明还是更讨厌外国资本,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厌烦的就是一帮老外,赚了咱们的钱,转过身来还嘲弄咱们,坚决不能容忍这种既端咱们碗饭,又来砸咱们锅的人。

    戴伟还想争辩什么,孙希宁拍了板:“行,我们下一步论证的时候,尽量地避免让外资进来。”

    其他人都觉得,能赚更多的钱有什么不好,只有孙希宁知道,在大明集团,谁才是真正说了算的人。

    他自从认识马光明以来,一路上见惯了马光明异于常人的策略,早就对马光明心服口服,现在马光明提出尽可能不要让外来资本进入公司外卖平台,尽管现在他还想不明白,但过段时间,或许就能想到答案。

    熟悉创业的孙希宁很清楚,像大明外卖网站这样的新生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资本的博弈,但更是创业团队战略的对决。

    一窝蜂的资本涌入,就可以迅速催熟的行业,竞争起来必然是你死我活,而这个时候考量的除了资本之外,就是创业团队的水平。一个一流的团队,能够做成功一个二流的项目;反之一个二流的团队,往往会把一个一流的项目搞砸。

    马光明看了一眼孙希宁,这也是他比较欣赏孙希宁的一个原因,于是接着说道:“现阶段烧钱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这一行一定要注意,不能乱烧钱,要把烧钱的目的找准确,然后想想,这样烧能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你们说说看,就以外卖平台来看,要想生存下去,继而做大做强,首先要考虑什么?”马光明看了看众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冷场了几分钟后,戴伟忍不住先说话了:“要考虑模式更新,考虑配送时效,考虑压缩成本等等。”

    他目前是外卖平台的负责人,按照孙希宁之前的方案,戴伟将来就是大明外卖网站的执行总裁,别人有理由沉默,他不能。

    几句话一说出口,其他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基本上都是这个答案吧,”马光明笑了笑,“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消费者!外卖平台其实并不复杂,也不好申请专利,所以很容易被人模仿,但是,他们可以模仿我们的模式,却模仿不来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就是为了消费者更加便捷,只有这一个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可以降低收益,甚至可以打压一些商家。我之前看了一下携手网的策略,他们目前采取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且是累计消费多少再返现,我个人是不认可这样的方式的。”

    外卖平台其实从本质上跟开其他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如果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想,久而久之,就是失去消费者,失去消费者的任何商家,接下来就是倒闭。

    几个人也小声地讨论起来,关于大明外卖和携手网之间的差异,之前大家就有过很多次的讨论,这还是第

    一次听到马光明主动谈及。
    第(1/3)页